炒股为何赚了却没多钱?算清这10笔账,盈利才能真正到手
<炒股配资门户>炒股为何赚了却没多钱?算清这10笔账,盈利才能真正到手炒股配资门户>
后台天天有人问:“明明卖股时显示赚了几百,咋账户里没多钱?”“一年炒了几十只股,最后咋还亏了手续费?”其实炒股不是“买对涨就完事儿”,很多人赚的钱都耗在没算明白的账上,最后白忙活一场。
我认识个老股民李叔,去年抓了两波新能源行情,账面盈利快3万,年底一算总账,反而亏了5千——频繁交易的手续费扣了1.8万,追高被套的股又亏了1.7万,等于一年全在给券商“打工”。
今天用大白话拆解炒股必须算的10笔账,每笔都给具体算法和避坑技巧,不管你是刚入市的新手,还是炒了几年的老股民,算明白这些再操作,才能把盈利真正装进口袋。
一、明面上的账:看得见却容易漏,积少成多吞利润
这类账就藏在交易记录里,看似每次花得不多,可次数多了,能把大半利润啃光,尤其是爱短线交易的人,必须算清楚。
1. 佣金账:别被“万几”骗了,最低5元是大坑
佣金是券商收的服务费,一般按交易金额的万1到万3收,但有个隐形规则:单笔最低收5元。很多人以为“万3佣金低”就随便买,其实踩了大雷。
比如你买2000元的股票,按万3算佣金只要0.6元,可券商实际收5元,相当于佣金率变成了千分之2.5,比原本高8倍;但要是买20万元的股票,5元最低限制就没用了,实际收60元,这才是真的“万3佣金”。
算账公式:单笔佣金=交易金额×佣金率(不够5元按5元算),买和卖都要收。
避坑技巧:资金少就别频繁小额交易。比如每次只买3000元股票,一年交易40次,光佣金就得多花2000元,比很多人的盈利还多。
2. 印花税账:卖出才收的“硬成本”,算好再止盈
印花税是国家收的税,只有卖股票时才收,税率固定千分之1,没最低限制,赚得多交得多,亏了也得交。
比如15元买1万股,18元卖出,卖出金额18万,印花税就要交180元;要是18元买的,15元卖出,哪怕亏了3万,卖的时候还是得交150元印花税,等于雪上加霜。
算账公式:印花税=卖出金额×0.1%
实用提醒:短线交易得把印花税算进成本。比如你赚了1.2%就卖,扣掉双向佣金和印花税,实际到手可能只剩0.5%,不如等涨到1.8%再卖,别白忙活。
3. 过户费账:小钱积成大钱,一年能省几百
过户费是股票从卖家转到买家的手续费,按交易金额的万分之0.2收,买和卖都要交,虽然每次金额小,但高频交易下来也不少。
比如每次交易10万元股票,过户费就是2元,买卖一次4元;要是你每月交易8次,一年就是384元。别嫌少,积少成多也是利润,能买好几顿菜呢。
算账公式:过户费=交易金额×0.002%(双向收)
省心办法:用手机备忘录记每次交易的过户费,月底汇总,就知道花了多少“冤枉小钱”。
4. 滑点账:看着能赚的钱,实际没拿到手
滑点就是“你想的成交价和实际成交的差”,比如你想12元卖股票,提交后实际成交11.95元,每股少赚0.05元,这就是滑点成本。
行情波动大、交易金额大的时候,滑点更明显。比如你买20万股股票,想10元成交,结果实际10.04元成交,光滑点就多花8000元,等于白赚的钱飞了。
算账公式:滑点成本=(实际成交价-预期成交价)×股数
控制技巧:用“限价单”代替“市价单”。比如想12元卖,就设限价12元,不到这个价不成交,能少亏很多滑点钱。
二、藏在背后的账:看不见却更坑人,盈利全耗在这
这类账没直接显示在交易记录里,但杀伤力更大,很多人“赚过钱却没留住”,问题就出在这。
5. 时间成本账:持仓越久,亏的机会越多
炒股的时间成本有两个:一是资金放股市里没赚的利息,二是错过其他好机会的损失。
比如你拿10万元买了只半年不涨的股票,就算没亏本金,也亏了半年的理财利息(按年化3%算,就是1500元);要是同期另一只半导体股涨了25%,你错过的机会成本就是2.5万元,等于白等半年。
算账公式:时间成本=持仓金额×理财年化利率×持仓时间 + (其他牛股涨幅-你持仓股涨幅)×持仓金额
关键提醒:别死扛“不涨的股”。持仓3个月没动静,不如换成有资金关注的板块,别浪费时间。
6. 频繁交易账:手续费比盈利还多,纯属给券商打工
我统计过:每周交易3次的股民,一年手续费占本金的比例平均有8%,也就是说,就算你股票涨了8%,扣完手续费也白玩。
比如你本金15万,每周买卖3次,每次佣金+印花税+过户费共200元,一年52周就是1.04万元;要是你一年盈利才8000元,反而亏2400元,这不是给券商打工吗?
算账公式:年交易成本=单次交易总成本×一年交易次数
止损线:要是每月手续费超过盈利的50%,就必须减少交易,比如从每周3次降到1次。
7. 止损止盈账:该割不割亏更多,该卖不卖利润飞
很多人要么不止损,套牢了就死扛;要么不止盈,赚的钱又跌回去。
比如10元买的股,跌到8元不舍得割,最后跌到5元,亏了50%;涨到13元不舍得卖,又跌回10元,盈利全没了,等于白折腾。
算账公式:合理止损价=买入价×(1-止损比例),合理止盈价=买入价×(1+止盈比例)
实操建议:短线设5%-8%止损、10%-15%止盈;长线设15%-20%止损、30%-50%止盈,到点就操作,别犹豫。
8. 荐股/软件账:花的钱比赚的多,全是智商税
现在很多人花几百到几千买荐股课程、炒股软件,觉得能靠这个赚钱,其实大多是骗局。
之前四川证监局曝光过一个案例:有人晒虚假的“月赚30%”截图炒股为何赚了却没多钱?算清这10笔账,盈利才能真正到手,靠付费文章荐股,单篇打赏人数上千,可跟着操作的人,十有八九亏了钱。比如你花3000元买炒股软件,一年下来赚的钱还不够软件费,等于多亏一笔。
算账公式:荐股/软件性价比=(用了之后的盈利-用之前的盈利)÷付费金额
避坑铁律:凡是说“稳赚不赔”“高收益”的荐股和软件,全是骗局,正规投顾要在证监会官网能查到资质。
三、心理上的账:算清人性的坑,才能留住盈利
炒股最后拼的是心态,这些“心理账”算明白,能避开80%的亏损陷阱。
9. 盈利预期账:别贪“年化30%”,合理目标才长久
很多人被“股神故事”洗脑,觉得炒股就得年化赚30%,结果追高杀跌反而亏了。
真实数据是:近十年偏股基金年化收益中位数才9.8%,普通股民实际到手的年化收益中位数是-3.2%,能赚钱就已经超过大多数人了。
算账公式:合理年化预期=通胀率(约3%)+ 市场平均收益(约5%-8%)
理性建议:年化能赚8%-12%就很优秀了,超过20%的收益要么靠运气,要么藏着高风险,别贪心。
10. 仓位账:满仓赌一把,输了就没机会
满仓是股民的通病,涨了开心股票利率怎么算,跌了就慌。比如你满仓10万元买一只股,跌20%就亏2万,想回本得涨25%;要是分3只股买,一只跌20%,另外两只涨10%,整体还能赚点,不至于慌神。
算账公式:单只股仓位占比=单只股金额÷总本金
安全法则:单只股仓位别超30%,大盘跌的时候留20%-30%现金,跌下来能补仓降成本。
算对账的3个简单工具,新手也会用
1. Excel持仓表:列清楚“买入价、股数、佣金、印花税、止损止盈价”,每次交易后更新,盈亏和成本一眼看清,不用瞎猜。
2. 券商APP成本计算器:现在很多券商APP有“持仓成本分析”功能,能自动算出滑点这些隐性成本,比自己算省事。
3. 月度复盘表:每月底算“总盈利、总手续费、胜率(盈利次数÷总次数)”,要是胜率低于40%,下个月就少交易,别硬来。
最后说句实在话
炒股不是“赌大小”,而是“算明白账的生意”。之前提到的李叔,后来按这10笔账调整策略:减少交易次数,单只股仓位不超25%,一年手续费从1.8万降到4千,去年终于净赚2.2万。
其实很多人不是没选对股票,而是没算清成本和风险,赚的钱要么被手续费吞了,要么被心态坑了。你平时算过哪几笔账?有没有因为没算账吃过亏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,咱们一起避坑留利。